《河南理工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讲出来 演出来 唱出来

摘要:讲出来 演出来 唱出来———“青春告白祖国”活动在学校思政课堂激情展演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在千万大学生中开展“青春告白祖国”活动的号召,鼓励思政课教师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指导教师以 “讲出来”“演出来”“唱出来”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用青春告白祖国,用奋斗献礼华诞,倾情展现爱国情、报国志、强国梦。 9月23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秦晓慧老师的课堂,来自工商学院的大二学生激情澎湃地朗诵《青春时代》。 “我们是郁郁葱葱中的一片绿叶,为你的枝繁叶茂增添一抹新绿。我们是滚滚波涛里的一朵浪花,为你的磅礴气势增添一点力量。”学生们讴歌了美好新时代,抒发了壮志豪情,将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紧相连,抑扬顿挫、情绪饱满地深情吟诵,令现场观众备受鼓舞。最后,十余名同学共同演唱歌曲 《歌唱祖国》,灵动的音符、美妙的歌声、挥舞的五星红旗,凝结了学生们的爱国之声、民族之魂。 9月25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王新刚老师的课堂,来自机械学院的大一新生开展了集体朗诵,以饱满的青春热情向“祖国告白”。参加活动的同学们热情高涨,以自己蓬勃的青春奏响了告白祖国之歌。机械2019级1班学生以集体朗诵的形式深情向祖国告白,机械2019级4班的学生组合带大家回顾了一次祖国富强的历史。活动感染了上课的每一位同学,他们以热烈的掌声向朗诵者,向祖国予以最深情的支持。 9月25日,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米卫娜老师的课堂上,来自土木、化工学院的大三学生,自信昂扬,用嘹亮的歌声和动人的诗歌深情告白祖国,以此来寄托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生活在新时代的无限自豪‘。 “我们是国之栋梁,我们成长则国成长,我们进步则国进步……我们一起为祖国祝福,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9月 25日,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杨晓军老师的课堂上,来自材料学院的大三学生,满怀深情地演讲了《壮丽70年,阔步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望志路的红门灰墙,南湖的木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惊雷轰然而下,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般诞生。”“长征万里,风卷红旗,人民解放,彪炳史册,在一个划时代的 1949年,伟大的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解放思想大胆试,大胆干,干出了一个新天地。”“习近平总书记展开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蓝图。”“我们应当牢记习大大的嘱托,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学生们热情讴歌了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辉煌成就,唱响新时代大学生“永远跟党走”的信仰之歌。最后,五名学生共同演唱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高喊“我们是五星红旗护旗手,五星红旗你是我们的骄傲,我们都有一个偶像叫中国,中国由我们来守护,中国勇敢飞,我们永相随,为你骄傲,我的祖国”,将“青春告白祖国”活动的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9月26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王威老师的课堂上,来自材料、资环学院的大二学生表演了配乐诗朗诵《可爱的中国》和全体学生大合唱 《我和我的祖国》。王老师对学生表演的《可爱的中国》进行了背景介绍。 70年前,共和国诞生,中华民族完成了从“东亚病夫”向“少年中国”的华丽蜕变。毫无疑问,共和国是红色的。28年革命,2000万人牺牲,先辈们燃烧激情,播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岁月静好。1934年11月初,方志敏率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遭国民党重兵围堵,不幸被俘。7个月的狱中艰苦岁月,他用敌人劝降的纸笔写下了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忠诚与执着。《可爱的中国》即是其中的一篇。 在总结发言中王威讲到,方志敏期盼的“光辉的时刻,今天已来到”,我辈断不能忘却初心,用先辈遗志育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这样深情寄语年轻一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国家的希望,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学校思政课教师通过在思政课课堂中开展 “青春告白祖国”活动,使广大学生可以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使 “四个自信”更加坚定;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自身所肩负的时代责任的深刻认识,激发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的青春热情,坚定为祖国美好明天、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 在“青春告白祖国”活动开展期间,学生们纷纷表示:国家是我们大家的,我们时刻都有一颗爱国心,希望正值青春的我们都能以最好的状态去拼搏、去奋斗,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河南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5659次访问,全刊已有2629357次访问